第二排左数第三位队员是詹天润
每到周末,在吉林大学的篮球场上都有一支小手球队在活动,一些路过的学生会好奇地驻足围观,因为很多人之前没见过的这个运动项目。
这支小手球队的牵头人是来自北京的学生詹天润,他今年上大二,这支小手球队就是他拉起来的。
结识手球
缘自校园违纪
詹天润高中就读于北京市陈经纶中学,他是高一开始接触手球的。
那天他和同学放学后打篮球,结果超过了静校的时间,被体育老师南金勇抓到了。
他们正等着挨一顿训,“南哥”(他们后来对南金勇老师的称呼)却和他们聊起了天儿。
“南哥”问他们有没有兴趣打手球?大家面面相觑,他们之前都没听说过手球。“南哥”就给他们讲了一些打手球的乐趣。大家一听打手球还是蛮有趣的,就说可以试试。转天下午课后跟着“南哥”一试,他们发现这个项目打起来太爽了,几位篮球少年立马就转成了手球少年。
难忘母校
手球青春印迹
三年高中的手球生涯,让詹天润最难忘的就是代表朝阳区队参加2018年北京市运会手球赛。
在当年4月份的资格赛上,他们虽然获得第4名,但却被北京市传统三强打爆了,比赛完了大家都灰头土脸的,感觉几个月后在正式比赛上想超越前几名难度太大了。但是“南哥”却很有信心,他鼓励大家“只要苦练一定行!”
到了暑假,他们马上进行了半个月的集训。
“那场景给我的印象太深了。训练从每天早上一直持续到中午。天很热,我们就光着膀子跑,练体能。现在想起来那时真有种青春激扬的感觉。”詹天润回忆道。
结果在市运会上他们最终获得了亚军。
詹天润在陈经纶中学的手球生涯一直持续到高三,那训练会不会影响学习呢?“我不觉得会影响学习,反而每天的打球时间会让自己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能好好放松一下。”手球校队那届5名毕业生后来都考上了各自比较理想的大学。
手痒难耐
聊出个手球队
詹天润上了吉林大学后,发现学校里没有开展手球运动,他平时只能打打篮球,维持自己活跃的运动细胞。但是对手球的热爱让他总是有想打的冲动。
过了一段时间,打篮球认识了几个好兄弟。平时聊天他就侃手球,说这项运动有多么好,打起来有多么爽,好过打篮球。耳边总被吹着“手球风”,时间一长几个兄弟也开始对打手球有了兴趣,那就试试?大家终于被鼓动起来了。
上场一练,大家觉得确实挺有趣,那就继续吧,就这样一支小手球队成立了。现在有10多个人,每周末大家定期进行活动。詹天润也自然地当起了教练,把一些技术教给大家。
这个学年,小手球队打算扩充队伍,从大一的学弟中招些人进来,只可惜有疫情,招新的事只能暂时搁置。
“手球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集体项目,当你在场上不拘谨,非常放松地去发挥的时候,你会有种激情澎湃的感觉。我对这个项目的评价就是:相见恨晚。”詹天润说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