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中国手球协会 > 新闻 >
【手球·使命】李兆蒙:一直记得首次吹全国赛的失误
中国手球协会 2022-02-21 14:01

  李兆蒙,手球国际级裁判,中国手球协会竞赛裁判委员会副主任,国际手联技术代表,2021年中国手球协会年度最佳裁判。问到他这些年执裁印象最深的事儿,他提到的是自己首次吹全国赛时因紧张出现的失误。他说,因为一直记得自己的失误,所以才会不断警醒自己努力钻研规则,去尽量避免吹罚的失误。

  谨记过往

  李兆蒙并非手球科班出身,他在1999年上大学时通过选修课才接触手球,并通过手球裁判选修课程,开启了自己的这项手球事业。他当时受教于高斌和王耀廷老师,并于2000年成为一级手球裁判,2003年成为国家级裁判,2011年成为亚洲级裁判,2013年成为国际级裁判。

  20多年的裁判工作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?他提到的三件事都是让他能时刻警醒自己的。

  第一件是在2004年的全国中学生比赛上,那是他第一次参加全国比赛执裁工作。他记得非常清楚,当时外面下着大雨,体育馆里的噪声非常大,那还是东道主的比赛,看比赛的人非常多,这让他特别紧张,结果这场比赛和搭档顶牛(判罚相反)了3-4次。

  第二件是在2017年男子锦标赛决赛上,常规时间的最后30秒,他出示红牌,罚七米球。“当时新规则刚出来,虽然我知道判罚是对的,但是很多人不太理解我当时的判罚,比赛结束后我郁闷了很久。”他回忆道。

  第三件是去年陕西全运会第一天的第二场比赛,广东对安徽最后8秒钟七米球的判罚,他先判罚,再中断比赛回看录像,最后改判任意球。李兆蒙说,“当时双方比分相差0.5分,判罚的结果几乎就决定了比赛的胜负,所以心理压力比较大。事后看,这种判罚就应该先进行判罚,再看录像确认或改判。”

  之所以对这几个判例印象深,李兆蒙解释道:“不论失误还是争议,这些判例都能时刻提醒我,要严格按照规则,果断吹罚。”

  钻研规则

  执裁这些年,李兆蒙总结出来的裁判工作经验就是:精学规则、切看视频、敢于判罚、勇于担当。

  他自2014年开始介入裁判培训和视频剪切工作。对于裁判吹罚的视频讲解工作,他不是简单地把国外的视频拿过讲,也不是直接将外国专家讲课的内容照搬过来。他会针对国内外手球比赛判罚的区别,找出国内裁判员判罚的不足,并结合国内赛事的视频,进行对比讲解,这样就更有针对性,让观者能明晰问题所在。

  “2010年国际手联对规则改动较大,基于的原则就是鼓励比赛能快速连续地进行,让比赛更为精彩。”在谈到如何理解有利原则时他表示,手球身体接触多,需要裁判员要很好地把握判罚的时机。足球也不是出现犯规就判罚,手球也一样,用好有利原则,在正确的时间点鸣哨,这样才能带给观众更精彩的比赛。他提到王涛主席提出的快攻1.5分的比赛形式,就是要求裁判员必须保证双方球队快速进攻,不要随便中断比赛,保证比赛的快速攻防,精彩纷呈。

  李兆蒙指出,根据新规则修改的具体内容,要从任意球的判罚开始,贯彻有利原则,强调把处罚的尺度放在重要的位置。从裁判来讲,就要求要注重自己的移动位置和跑动路线,以便能选择更好的观察比赛的位置,更好地进行判罚。

  回馈手球

  作为手球裁判,李兆蒙认为这些年自己也获得了不少荣誉,也希望做更多的工作以回馈手球。

  为了有助于裁判员对规则的理解学习,他做了很多视频判例集。他希望能推动今后每个赛区比赛都做一个裁判报告,然后在赛前像国际手联一样,发布一些判罚标准的视频,不光给裁判员,同时也传达给运动队,让他们了解裁判员判罚的重点,同步理解规则,这也有利于创造良好的竞赛环境,让比赛在顺畅的环境下展示手球的魅力。

  李兆蒙最后表示,“希望通过裁判工作,和同仁们一起为中国手球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,也希望中国手球越来越好,我们一起向未来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