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望2001年7月13日。 那一天,中国北京获得了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,中国13亿人民对世界庄严地承诺:“我们有能力、有信心将2008年北京奥运会办成一届令人难忘的盛会。”
奥运会近了,进入100天的最后冲刺。中国北京交出这样一份答卷,上面写着:奥运场馆即将全部竣工,并通过了“好运北京”赛事的严格检验;空气质量达标的天数不断攀高,北京的天蓝了,水清了,空气清新了,提前一年多的时间兑现了申奥时的绿化承诺;在北京采访的日子里,记者看到,北京市民做出表率,谢绝在公共场所吸烟、乱扔废弃物……
金报北京专电 记者 邹鑫
奥运会兑现第三项承诺,保证良好的空气质量
空气质量达标逾246天
本月中旬,北京市环保局新闻发言人、副局长杜少中在新闻发布会上说,“为了兑现申奥时的空气质量承诺,我们的努力是实实在在的,进展是有目共睹的,保障是坚强有力的,经过专家论证,这些措施综合作用,奥运会空气质量达标没有更多悬念。”
空气质量的奥运承诺有三项内容,其中两项已经兑现,“第一项是每天对空气当中的四项主要污染物进行监测。第二项承诺,致力于提高北京全年的空气质量,从1998年以来,北京的空气质量逐年提高,到去年,空气质量达标的天数已经达到246天,占67.4%,比1998年增加了40个百分点。第三项承诺,就是2008年奥运会期间,北京将会有良好的空气质量。”杜少中说。
早在1998年,北京市就开始向大气污染“宣战”。10年来北京制定并实施了13个阶段200多项控制大气污染措施,开展了燃煤污染、机动车排放、施工道路扬尘、工业污染等四个方面的治理工作。而2008年,北京将实施第十四阶段控制大气污染措施,对各项污染物执行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。
10年来,北京的空气质量一年比一年改善。1998年,北京市区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100天,到2007年,这个数字已经到了246天。而随着一系列污水处理率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、城市绿化覆盖率等数字的增长,同时伴随医疗条件不断改善,公众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得以显著提高,2006年北京市的人均预期寿命达到了80-90岁。透过这些数字,北京市2001年申办奥运会时向世界作出的环保承诺正在一步一步地变为现实。
9座污水处理厂,年处理污水7.8亿立方米
三环碧水环绕京城
现在北京已建成9座污水处理厂,年处理污水7.8亿立方米,首次达到90%污水处理率。这一数字意味着北京的城市污水处理提前达到奥运标准。
2006年,北京城区再生水利用和中水利用达到了3.6亿方,利用率首次达到50%,同时,中水处理使用了膜技术,实现了水质大幅度攀升。
现在,环绕故宫的筒子河和与之相连的北海、中海、南海等“六海”的一环水系已经连通;朝阳公园方舟湖和红领巾公园西水湖实现了贯通,这标志着包括长河、转河、亮马河、朝阳公园湖、红领巾公园湖到通惠河的二环水系实现全面贯通。三环水系包括清河、温榆河、凉水河等环绕北京城的几大水系。2007年年底,三环水系的北段水系已实现水清岸绿。
北京老百姓多年的梦想:实现三环碧水绕京城的河道整治规划,就要在奥运会前“圆梦”了。
4500多人,33万余株乔木,灌木180万余株
奥运设施披绿50公顷
在“鸟巢”、五棵松篮球馆因为“好运北京”赛事向公众亮相,主体绿化成型,但出口处一些绿化工作还在继续。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“这边(出口处)全部都规划好了,只需要把草坪最后铺好就完成了。”
为保证奥运绿化工程景观效果,北京市园林绿化部门从去年起就组织了4500余名工作人员,在冬天,突破季节限制全力“抢工”。奥运绿化工程坚持使用地带性植物为主,种植适宜在北京生长的植被,同时再引进新优植物。因为奥运会在夏季,所以多选用在夏秋季开花和观赏的乔灌木及彩叶树种,主要以落叶树为主,包括银杏、国槐等树形漂亮的树种。实现“绿荫覆盖,花团锦簇,特色突出,环境宜人”的赛时环境和城市氛围。
奥运绿化施工面积一共有50公顷。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城镇绿化处副处长周剑平介绍,奥运村20万平方米绿化、媒体村绿化任务为12万平方米,民族大道及11个场馆绿化项目,总面积共计50公顷。整个奥运绿化项目栽植乔木33万余株,灌木180万余株,地被植物410余公顷,北京市的奥运绿化建设已经大体完成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