叽叽喳喳,如林间快活的小鸟,参加“乾隆杯”全国小学生联赛的近400名小选手,近日把山东昌邑市的体育馆“吵”得热气腾腾,沸沸扬扬———精彩的妙传,高难度的倒地射门,飞身鱼跃抢险,是自己的得意之作,也是对手的精彩表演……如同节日一般,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,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着激动而幸福的花朵。谁说手球是冷门?在这里手球就是一团火。
农民的孩子早当家
在所有27支参赛队中,一支全是农家孩子组成的队伍最抢眼,他们就是来自当地农村的辛置小学队。别看这支队只有三年的参赛史,服装也有点“土”,但却在2002年的首次参赛中获得了亚军,2004和2005年又连续获得了冠军,而今年更是夺标呼声最高的队伍之一。
该校校长张贵生说,我们的训练条件虽然很简陋,也没训练经费,但我们的教练很敬业、很执着,加之农家的孩子很勇敢,能吃苦,所以运动成绩不错。
据了解,该队的教练张向晨是位推广手球的“铁杆”,2001年建队时,学生们都没听过、见过手球,训练场地只是一块泥土篮球场改造的。队员参训不存在收费的问题,但必须是好学生。如学习优良,能自己洗衣服,能自觉帮家里干家务,乐于助人,不欺负小同学,有集体观念等。为保证学习不影响训练,他们的训练均安排在双休日和每天天黑前的三小时,冬天黑得早,他们就在旧篮球架上拉上电灯夜战。学校也没专项经费用于开展手球。2002年为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全国比赛,其费用都是教练和孩子们到周边4个生产队挨家挨户募集而来的。为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参赛机会,小队员们打得都很顽强。
有人算过一笔账,学校建队近五年,张向晨基本没有节假日,如按一年最少训练330天,每天义务加班三小时,五年来张向晨共加班4950个小时,这一切,他从未向学校提出过任何要求。
辛置小学队连续两年夺得全国冠军,引起了昌邑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特别重视,市教育局决定将手球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并在全市十五个乡镇中、小学校广泛开展。同时,还由政府出资上百万元在该校修建了一个标准的手球场……用昌邑市教育局局长的话来说就是:“我们准备以农村包围城市,大力推进手球运动的发展。”
辞去校长甘当“娃娃头”
在这次参加“乾隆杯”全国小学生手球比赛的27支队伍中,有9支来自山西晋中市,据说领头的就是人称 “娃娃头”的王喜和, 从前他曾是晋中市少体校主管训练的副校长,多年来该体校向国家手球队输送了12名优秀选手,为部队及省市队输送的手球人才更是不计其数,如今现役国手中仍有两人是他的学生。
2003年,为了普及晋中的小手球运动,扩大手球的选材面,他竟然辞去当得有滋有味的副校长之职,跑去组建了青少年手球俱乐部。一时间,人权、财权没了,公车也没的坐了,交通补助、训练补助、电话补助、服装费全都没有了,而每天伴随着他穿梭于各中小学校之间的只有一颗“中国手球终有出头之日”的决心。自觉自愿、从不收费的辅导无论是天寒地冻,还是骄阳似火,他总是在孩子们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手球场。风里来,雨里去,辛劳在他的两鬓涂上了斑白,岁月在他的额头刻下了“五线谱”,而甘当娃娃头的王喜和,却乐在其中,一点都不在意。
一晃四年过去了,晋中市从最初只有市少体校和寿安里小学两支手球队,发展到现在10所中小学已拥有15支手球队,共300多人,看着满目“桃李”,已57岁的王喜和笑了:“说得自私一点,辞去校长之职只是为自己一生的钟爱留条后路。要不然60岁退休了,你干什么?老伴早就对我说过,像我这种闲不住的人,没活干三天就能憋出病来。”
本报记者 张耀光
农民的孩子早当家
在所有27支参赛队中,一支全是农家孩子组成的队伍最抢眼,他们就是来自当地农村的辛置小学队。别看这支队只有三年的参赛史,服装也有点“土”,但却在2002年的首次参赛中获得了亚军,2004和2005年又连续获得了冠军,而今年更是夺标呼声最高的队伍之一。
该校校长张贵生说,我们的训练条件虽然很简陋,也没训练经费,但我们的教练很敬业、很执着,加之农家的孩子很勇敢,能吃苦,所以运动成绩不错。
据了解,该队的教练张向晨是位推广手球的“铁杆”,2001年建队时,学生们都没听过、见过手球,训练场地只是一块泥土篮球场改造的。队员参训不存在收费的问题,但必须是好学生。如学习优良,能自己洗衣服,能自觉帮家里干家务,乐于助人,不欺负小同学,有集体观念等。为保证学习不影响训练,他们的训练均安排在双休日和每天天黑前的三小时,冬天黑得早,他们就在旧篮球架上拉上电灯夜战。学校也没专项经费用于开展手球。2002年为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全国比赛,其费用都是教练和孩子们到周边4个生产队挨家挨户募集而来的。为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参赛机会,小队员们打得都很顽强。
有人算过一笔账,学校建队近五年,张向晨基本没有节假日,如按一年最少训练330天,每天义务加班三小时,五年来张向晨共加班4950个小时,这一切,他从未向学校提出过任何要求。
辛置小学队连续两年夺得全国冠军,引起了昌邑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特别重视,市教育局决定将手球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并在全市十五个乡镇中、小学校广泛开展。同时,还由政府出资上百万元在该校修建了一个标准的手球场……用昌邑市教育局局长的话来说就是:“我们准备以农村包围城市,大力推进手球运动的发展。”
辞去校长甘当“娃娃头”
在这次参加“乾隆杯”全国小学生手球比赛的27支队伍中,有9支来自山西晋中市,据说领头的就是人称 “娃娃头”的王喜和, 从前他曾是晋中市少体校主管训练的副校长,多年来该体校向国家手球队输送了12名优秀选手,为部队及省市队输送的手球人才更是不计其数,如今现役国手中仍有两人是他的学生。
2003年,为了普及晋中的小手球运动,扩大手球的选材面,他竟然辞去当得有滋有味的副校长之职,跑去组建了青少年手球俱乐部。一时间,人权、财权没了,公车也没的坐了,交通补助、训练补助、电话补助、服装费全都没有了,而每天伴随着他穿梭于各中小学校之间的只有一颗“中国手球终有出头之日”的决心。自觉自愿、从不收费的辅导无论是天寒地冻,还是骄阳似火,他总是在孩子们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手球场。风里来,雨里去,辛劳在他的两鬓涂上了斑白,岁月在他的额头刻下了“五线谱”,而甘当娃娃头的王喜和,却乐在其中,一点都不在意。
一晃四年过去了,晋中市从最初只有市少体校和寿安里小学两支手球队,发展到现在10所中小学已拥有15支手球队,共300多人,看着满目“桃李”,已57岁的王喜和笑了:“说得自私一点,辞去校长之职只是为自己一生的钟爱留条后路。要不然60岁退休了,你干什么?老伴早就对我说过,像我这种闲不住的人,没活干三天就能憋出病来。”
本报记者 张耀光